
Product details
貓瘟病毒熒光PCR檢測試劑盒
檢測方法:熒光PCR
産品規格:50T
保存條件:-20℃±5℃,避光保存
有效期:12個(gè)月
-
産品介紹
【産品名稱】貓瘟病毒熒光PCR檢測試劑盒(熒光PCR法)
【包裝規格】50T/盒
【預期用途】
本試劑盒适用于(yú)檢測的(de)扁桃體、淋巴結等組織病變部與健康部交界處組織、全血等标本中貓瘟病毒DNA,适用于(yú)貓瘟病毒感染的(de)輔助診斷。
【檢驗原理】
本試劑盒采用TaqMan探針法實時(shí)熒光PCR技術,通過設計一(yī / yì /yí)對貓瘟病毒特異性引物,結合一(yī / yì /yí)條特異性探針,用熒光PCR技術對貓瘟病毒的(de)核酸進行體外擴增檢測,用于(yú)臨床上(shàng)對可疑感染者的(de)病原學診斷。
【試劑組成】
名 稱
規 格
Taq酶液
25μL×1管
FPV反應液
1100μL×1管
FPV陽性質控品
200μL×1管
陰性質控品
200μL×1管
備注:不(bù)同批号的(de)試劑盒組分不(bù)宜交叉使用。
【儲存條件及有效期】
-20℃±5℃,避光保存、運輸、反複凍融≤5次,有效期12個(gè)月。
【适用儀器】
ABI系列 、安捷倫MX3000P/3005P、Bio-Rad等系列熒光定量PCR檢測儀。
【标本采集】
病死或撲殺動物,取分泌物、血液、脾髒、扁桃體、腎髒和(hé / huò)淋巴結等
【保存和(hé / huò)運輸】
上(shàng)述标本短期内可保存于(yú)-20℃,長期保存可置-70℃,但不(bù)能超過6個(gè)月,标本運送應采用2~8℃冰袋運輸,嚴禁反複凍融。
【使用方法】
1. 樣品處理(樣本處理區)
1.1 樣本前處理
組織樣品:每份組織分别從3個(gè)不(bù)同的(de)位置稱取樣品約1g,手術剪剪碎混勻後取0.5g于(yú)研磨器中研磨,加入1.5mL生理鹽水後繼續研磨,待勻漿後轉至1.5mL滅菌離心管中,8000rpm離心2min,取上(shàng)清液100μL于(yú)1.5mL滅菌離心管中;全血樣本:待血凝固後,取血清100μL于(yú)1.5mL滅菌離心管中。
1.2 核酸提取
按照相應DNA核酸提取試劑盒進行核酸提取,核酸提取産物-20℃保存。
2. 試劑配制(試劑準備區)
根據待檢測樣本總數,設所需要(yào / yāo)的(de)PCR反應管管數爲(wéi / wèi)N(N=樣本數+1管陰性對照+1管陽性對照,每個(gè)測試反應體系配制如下表:
試劑
FPV反應液
酶液
用量(樣本數爲(wéi / wèi)N)
20μL
0.5μL
3. 加樣(樣本處理區)
将步驟1提取的(de)DNA、陽性質控品、陰性質控品各取5μL,分别加入相應的(de)反應管中,蓋好管蓋,混勻,短暫離心。
4. PCR擴增(核酸擴增區)
4.1 将待檢測反應管置于(yú)熒光定量PCR儀反應槽内;
4.2 設置好通道(dào)、樣品信息,反應體系設置爲(wéi / wèi)25μL;
熒光通道(dào)選擇: 檢測通道(dào)選擇FAM, 淬滅通道(dào)選擇NONE,參比熒光選NONE。
4.3 推薦循環參數設置:
步驟
循環數
溫度
時(shí)間
收集熒光信号
1
1 cycle
95℃
3min
否
2
40 cycles
94℃
15sec
否
55℃
30sec
是(shì)
5. 結果分析判定
5.1 結果分析條件設定
5.2 設置Baseline和(hé / huò)Threshold:一(yī / yì /yí)般直接按機器自動分析的(de)結果分析,當曲線出(chū)現整體傾斜時(shí),根據分析後圖像調節Baseline的(de)start值(一(yī / yì /yí)般可在(zài)3~15範圍内調節)、stop值(一(yī / yì /yí)般可在(zài)5~20範圍内調節),以(yǐ)及Threshold的(de)Value值(上(shàng)下拖動阈值線至高于(yú)陰性對照),重新分析結果。
5.3 結果判斷
陽性:檢測通道(dào)Ct值≤35.0,且曲線有明顯的(de)指數增長曲線。
可疑:檢測通道(dào)Ct值>35.0,且出(chū)現典型擴增曲線的(de)樣本建議重複試驗,重複試驗結果出(chū)現Ct值≤35.0和(hé / huò)典型擴增曲線者爲(wéi / wèi)陽性,否則爲(wéi / wèi)陰性。
陰性:樣本檢測結果無Ct值且無明顯的(de)擴增曲線。
6. 質控标準
陰性質控品:無明顯擴增曲線或無Ct值顯示;
陽性質控品:擴增曲線有明顯指數生長期,且Ct值≤30;
以(yǐ)上(shàng)條件應同時(shí)滿足,否則實驗視爲(wéi / wèi)無效。
7. 檢測方法的(de)局限性
Ø 樣本檢測結果與樣本收集、處理、運送以(yǐ)及保存質量有關;
Ø 樣本提取過程中沒有控制好交叉污染,會出(chū)現假陽性結果;
Ø 陽性對照、擴增産物洩漏,會導緻假陽性結果;
Ø 病原體在(zài)流行過程中基因突變、重組,會導緻假陰性結果;
Ø 不(bù)同的(de)提取方法存在(zài)提取效率差異,會導緻假陰性結果;
Ø 試劑運輸,保存不(bù)當或試劑配制不(bù)準确引起的(de)試劑檢測效能下降,出(chū)現假陰性或定量檢測不(bù)準确的(de)結果;
Ø 本檢測結果僅供參考,如須确診請結合臨床症狀以(yǐ)及其他(tā)檢測手段。
【注意事項】
Ø 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(shuō)明書進行;
Ø 試劑盒内各種組分使用前應自然融化,完全混勻并短暫離心;
Ø 反應液應避光保存;
Ø 反應中管蓋需蓋緊;
Ø 使用一(yī / yì /yí)次性吸頭、一(yī / yì /yí)次性手套和(hé / huò)各區專用工作服;
Ø 樣本處理、試劑配制、加樣需在(zài)不(bù)同區進行,以(yǐ)免交叉污染;
Ø 實驗完畢後用10%次氯酸或75%酒精或紫外燈處理工作台和(hé / huò)移液器;
Ø 試劑盒裏所有物品應視爲(wéi / wèi)污染物對待,并按照《微生物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則》進行處理。